Saturday, March 19, 2011

我們的第三封公開信

致 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 及 前線醫生聯盟:



昨日醫管局公佈的 3.18 方案強差人意。我們謹代表一批前線醫生, 向兩個工會正式要求將行動升級。

經過半個多月以來的慷慨陳情, 醫管局竟然推出如此一個敷衍了事, 乏善足陳的方案, 我們堅決拒絕接受。對於兩個工會以至梁家騮議員, 三番四次重申的首要目標 - 標準工時, 醫管局高層居然隻字不提, 置若罔聞。任由一直以來前線醫生超時工作, 以致嚴重危害病人安全的情況持續惡化, 置香港廣大市民健康於不顧。

再者, 關於解決各個醫學專科待遇嚴重不均, 進修安排, 以至於簡單有如減少非臨床工作, 3.18 方案一概毫無回應。

今日, 周一嶽局長更企圖利用傳媒, 惡意抹黑我們 "斤斤計較", "數算著自己工作了幾個小時"。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 他用意在於要轉移公眾視線, 把前線醫生抹黑成唯利是圖之徒, 完全歪曲我們為著市民健康著想的出發點, 藉此矇混過關。如此官僚, 令人髮指。

因此, 一為萬民福祉, 二為以正視聽, 我們向兩個工會正式要求, 在以病人利益為重的前題下, 立即將行動升級, 帶領同僚進一步抗爭!



關注內科醫生人手問題群組

我們的第二封公開信

致各位市民:

我們是「關注內科醫生人手問題群組」的核心成員。對於醫管局公佈3.18解决方案, 漠視公共醫療機構人手短缺問題的癥結, 我們感到深切遺憾和憤怒。我們不是要求加薪, 也不是要求任何金錢上的補償。我們認為作為香港公共醫療系统的一員,我們有責任及必要在這危急存亡之秋發聲,希望大眾認識問題的始末,便希望當局及早更正及改善,以免影響醫療服務質素。

問題在於公營醫療系统人手流失
今次醫学界「茉莉花革命」是源於公營醫院內科醫生人手流失情况到達了令基本服務面臨崩潰, 我們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發聲。為什麽有這麽多內科前線醫生請辭?為什麼不招聘更多醫生入行呢? 醫管局其實各聯網管理層也多次刋登內科職位空缺廣告,奈何無人問津。而且內科人手短缺問題只屬山一角。一些科目如兒科, 骨科及腫瘤科等有著同一問題. 那究竟問題何在?

兩大核心問題未解決
第一問題: 超時工作。在香港這個自以醫學發展現代化的社會, 公共醫院醫生的工作時數要比很多發展中國家還要長, 而且可以說是不設上限。除了日常工作外, 醫生都要分擔晚間當值工作。而這當值工作次數及長短會因服務需求增加及人手短缺而無限量提升。而醫管局高層正看到醫生們這個弱點, 故意減少人手編制, 迫令醫生們大量超時工作來賺取數字上的所謂效率, 但卻置服務質素於不顧。很多西方國家都已經實行了醫生標準工時制度, 目的是要防止醫生工作超時, 以保障醫療質素。試想想, 你願意你或你的家人被一位巳連續工作超過二+四小時的醫生診治嗎?那麽為什麼醫管局高層總是對這問題避而不談, 是不是它門缺乏行駛這政策的經驗呢?其實不言, 標準工時制度早在醫生以外大部份醫管局職系實施已久, 而且在一些科目如急症科和麻醉科也都推行了標準工時制度,而且行之有效。但為什麽高層總是不推行醫生標準工時制度?是否因為資源不足呢?事實上, 要推行醫生標準工時制度並不涉及大量資源。主要因為醫生佔醫管局全部人工開支只有約兩成(因為醫生職系數目為少), 而且只要把標準時數定為現時醫生工作時數的中位數 (中位數為每週五十一小時, 已較西方社會每週四十小時高), 要動用的資源只會有限。其實, 醫生們都對醫管局的超時補水沒有興趣, 我們只希望高層能在能減少醫生的非臨床工作, 從而獲得更多休息時間。高層們常推說由於香港醫生數目不足而導致標準工時不能夠推行, 事實上只是砌詞之說, 與事實不附。在香港, 每位醫生與人口比例與外國相比並無異常, 只是大部份醫生都選擇不被醫管局當作奴隸而進入私人市場。不要忘記, 數年前大量醫生失業, 前主席何兆偉更公開游說醫科畢業生到藥廠當推銷員。那為什麽高層總是否决醫生們希望實施標準工以保障醫療質素的訴求呢?我想, 唯一原因是醫管局管理層編制架床叠屋, 各部門職能龐雜, 推諉扯皮, 不願意承擔起政策上的大改動,只求得過且過。很多醫生發現公共醫療系统未能提供可接受及安全的工作環境行醫濟世, 只好憤然離開, 造成現今醫生人手流失的問題。

第二問題: 醫學專科待遇不等。醫管局總部高層缺乏周詳人力資源分配的視野及計劃,造成不同專科待遇上出現嚴重落差。舉例說,一些科目的醫生(如放射、麻醉、婦產和泌尿科),只要完成6年專科培訓及無重大過失,便會獲得晉升,這也附合大多數醫療制度發展成熟國家的標準。相反,在香港工作的內科及其他不受重視的專科醫生們,即使花上15至20年時間也未必可以獲得晉升機會。而且,這些不被重視的科目往往是照顧社會上最基層且缺乏經濟能力的一群,在私人市場也不被發展。在這不公平的條件下,醫科畢業生自然擇木而棲,爭先恐後擠身「富貴」專科,而內科等不受歡迎的專科變得乏人問津,在職醫生的工作壓力也因而大為提升,形成惡性循環。可預見的是數年後某些內科科目將會出現嚴重人手斷層,甚至消失,對香港的醫療系统產生深遠影響。

3.18方案漠現問題癥結
早在三月初, 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柏賢醫生四出奔走, 詞婉情切, 希望安撫各聯網前綫醫生。可是3.18方案卻充份暴露了醫管局當局漠視公共系统醫生的嚴正訴求。而所謂到各聯綱收集意見也明顯只是貓哭老鼠, 在做政治騷。第一, 3.18方案視標準工時如忌諱般隻字不提, 連一向官腔濫調的說會進行可行性研究今次也省卻不說。這訴求可以說是給高層定了死罪, 永不超生。第二, 醫管局高層亦無正視不同專科的待遇上出現嚴重落差的問題, 只承諾給予巳完成專科超過五年的同事們有晉升機會。需要知道, 在新加波, 公共醫生只要完成專科培訓, 便會獲得晉升以挽留人才。但在香港, 醫管局只在部份專科推行這政策, 造成晉升機會嚴重不均, 不但影響在職醫生士氣, 也令新人不願進入這沒有前途的科目受訓, 形成斷層。很明顯, 當局所謂加快晉升專科後五年的醫生無助減少不同專科前途不對等的問題, 不能吸引新人進入這些科目受訓。難道醫管局當局不明白這個問題嗎?非也, 醫管局高層對這所謂加快晉升計劃是成效心裡有數的, 他們也承認這計劃無助吸引新人到這不受歡迎的科目工作, 而高層們也早有準備, 旨在犧牲新畢業生的選擇權利, 强迫他們進入內等不受歡迎的科目工作受訓。

我們現在希望醫管局當局重新考慮我們的兩大訢求:
1) 訂出全面實施醫生標準工時時間表, 確實執行標準工時, 從而提升醫療質素, 挽留公營系统醫生人手。
2) 全面而非局部晉升考獲專科資格醫生, 平均各科待遇, 讓新生按興趣選擇科目受訓, 令那些被定型為沒有前途的科目得以薪火相傳。

Saturday, March 05, 2011

茉莉心

醫學界茉莉花革命爆發至今不足一個月, 一眾兄弟姊妹挺身而出, 聲淚俱下, 在這三個星期內, 攪得滿城風雨, 沸沸揚揚。原以為, 下情理應得以上達了吧。最起碼, 梁總裁看來很有誠意跟我們溝通, 而周局長也好像從火星回來了。(他好像沒有再說那些 "從其他聯網調派人手到新界西救亡" 之類的夢話了)

因此, 早前還在對一位早已萌生去意, 終於決定要離開醫管局的同事說, "好像有轉機了。再看看才遞信也不遲呢。" 很可惜, 現在看來我還是太天真了。

昨日, 跟某管理階層開會, 我們又回到了那老掉了牙的 "標準工時" 課題。
痛陳利害之後, 某管理階層居然對我們說, "標準工時是好, 但是關於這個 issue, 我相信是解決不來的了。可能還要等下一個契機吧。"

吓?!
下一個契機?!
哼。死得。

現在香港每一個內科部門都瀕臨崩潰了。不少人都在籌謀後路, 準備棄船逃生。試問你們還要等甚麼契機? 難道要等到發現病人死亡率節節上升, 還是要等真的有一位同業過勞暴斃才算契機?

誠然, 要根治千瘡百孔的醫管局, 實行劃一標準工時確實為最有效且可行的長遠改善方案。

試想像, 如果你是醫科畢業生, 你比較喜歡內科, 不過一旦加入內科, 姑且不談晉升無望, 兼超時工作無日無之, 三千五蚊任做, on call 收症巡房 OPD 做到天昏地暗, 叫天不應叫地不聞; 反觀一些其他專科於急症部門和放射科等, 則有明確規定工時, 工作環境明顯較為吸引。你會如何選擇? 長此下去, 內科, 外科, 兒科等的專科發展怎會不笈笈可危?

"標準工時" 不單為現任醫生訂定合理的工作環境, 也為未來新入職醫生選科時, 提供較為平衡的選擇因素, 讓醫科生可以真正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強項, 各展所長, 服務市民。

更為重要的, 標準工時亦能有效地成為一個持續性的推動力, 刺激醫管局, 各個聯網, 以至各間醫院的管理階層不斷改善工作環境, 增加前線人手。試想像, 一旦實施標準工時, 我們將來還需要像今天一般, 為了醫生人手短缺而向醫管局乞討, 為了要在門診部增加兩部電話以供醫生覆call, 而跟管理層周旋四年? (說來汗顏, 這正是屯門醫院內科的實況) 不會。因為假如你因為以上原因而超時工作, 醫管局將會被迫向你支付比時薪為高的 "超時補水"。管理階層將會為了減省不必要的開支, 而想盡辦法改善工作環境, 併棄好大喜功的管理文化, 以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人手不足等的重重問題也將迎刃而解。如此這般, 香港的醫療水平必然得以逐步改善, 實乃萬民之福。

所以我想, 如果這一次的茉莉花革命, 我們只能選擇成功改變一件事, 這必然就是標準工時了。

標準工時的實施, 當然未必可以一蹴而就。
但我們要求的是一個全盤的改善方案, 清楚而明確的朝著 "標準工時" 這個目標進發。
不過, 假如連我們的管理層都抱著 "好麻煩喎, 唔好攪喇" 的心態, 而等待所謂 "下一個契機" 的話。我們的醫療體制就真的無葯可救了。



周局長, 梁總裁啊, 或許在你們看來, 我們這是在攪風攪雨, 不務正業, 唯恐天下不亂。
我來告訴你們, 我們留下來攪風攪雨是因為我們還有這個心, 還有這個要在公營醫院服務病人的心, 和還有這個相信醫管局有一天會進步的心。
請不要糟躂了這顆心。
請不要等 "下一個契機"。
因為我們的心可能等不到下一個契機, 就已經死了。
_____樓梯街的光影痕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