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Lov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Love.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December 10, 2014

希望傘聚 - 寫在清場前夕

雨傘運動七十多天了。佔領曠日彌久,人人身心俱疲。清場在即,預計又將有一輪腥風血雨,人心惶惶。有不少義工同事對運動,和香港的前景感到前所未有的絕望。

回想最初的第一個夜晚,催淚漫天,一輪兵慌馬亂過後,鑒於現場過於危險,且有警察即將開鎗的傳聞,我們醫療隊撤退了。由於警察的封路措施,我們從添馬公園離開時,完全不知道夏愨道已經有數萬人聚集,更一直以為和平佔中籌備經年,這樣耗一晚就完了。當時我想:「到底這裡是香港,到底我們都不喜歡政治。算吧,總算是努力過了罷。」回到家裡,懷著一絲遺憾,筋疲力盡倒頭就睡。

誰知道,一覺醒來,香港已經變天。我瞠目結舌的,看着極超現實的佔鐘佔旺佔銅佔中新聞畫面,良久才回過神來,坐在沙發上自言自語道:

啊啊…… 遍地開花了。

一路走來,香港人是如何的現實,克制,如何的冷漠,淆底。有誰想到,這種大規模的佔領運動可以在香港發生?這一天我們向全世界證明了,小小的香港,爆發起來的力量可以有多強大。這種強大,撼動了一整個世代的香港人,為這個晦暗死寂的城市帶來了曙光。

無疑,天還是黑得很,但曙光肯定已經來了。

七十多天以來,我們不都是這樣咬緊了牙撐過來的嗎?我們必須相信自己,相信香港人。從今以後,我們衹要緊握 928 當天的勇氣,無論面前的民主之路有多崎嶇,香港人都必定闖得過去 。

如果我們退後一步,讓目光放大一點,看看整個大畫面,就不難發現,歷史前進的潮流,還有人們對自由民主的追求,從來無人能擋。即使是共產黨,也無能為力。

所以我們絕對有理由,想像一個美麗的畫面:未來的若干年後,香港人將能在一場真正的普選之中投票,社會不用兩極撕裂,學生不必餐風露宿,警民不再暴力對抗。每個香港人都祇需運用公民權利,投下神聖的一票,就能平息分歧,和平而莊嚴地選擇自己的領袖。

他們到時可能已經忘記,2014 年的冬天,香港人曾經發動過一場波瀾壯闊的革命, 一場名為雨傘運動,轟動世界的革命。但不要緊,到時候他們手中拿著的每一張選票上,將會確確實實地,閃耀着我們今天流過血與淚的光輝。

這不是很值得我們繼續奮鬥下去嗎?

黃任匡
2014年 冬

Facebook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2982883301579

Sunday, November 30, 2014

下流者說上流 - 致某梁姓匹夫書

從前父親打了份牛工,跟母親在上水一個三百呎的公屋單位裡,捱大了我們兄弟倆。自小我們就被教曉,「不用功長大就會捱餓」的道理。在下不才,今年三十有三,在公立醫院任職心臟科醫生。

我想,我應該屬於閣下所指,把握了「上流機會」的青年人之一。

但我依然反政府。

我反政府,因為我深愛這個香港。
我反政府,因為我痛恨這個先逃離本港,再下令清場,把本是同根生的警察放進磨心的懦夫政權。
我反政府,因為我和所有這兩個月以來,每一個雨傘運動的抗爭者一樣,都抱着一份對真普選的執著。我們沒有人是想著甚麼上流機會而走上街頭的,一個都沒有。也許,祗有你這種下流的小人,才會整天想著如何上流,如何向上爬,做上等人吧。

近日,臺灣人驕傲的示範了民主社會最美麗的畫面。但願有日,香港人也能如此。

其實,所謂真正普選亦未必能夠保証,我們每一次都能選出個像樣的特首。但起碼,倘若將來有位特首,居然會像閣下這般倒行逆施,甚或收下鉅額黑金,仍然恬不知恥地向市民辯稱自己「道德上沒問題,法律上沒問題 」的時候,不必再像我們現在這樣,眼巴巴看看保皇黨和功能組別等一丘之貉為閣下護駕,讓你瞞天過海,逍遙法外。相反若干年後,當民主降臨香江,香港人就可以用自己手中的一票,向不堪如閣下的當權者作出最嚴厲而文明的懲罰了。

689,你給我聽好了。這才是我們每天在街上爭取的東西。一個公義的社會,一個公義的選舉,一個讓人民監督政府,讓政府學會謙卑的制度。才不是甚麼「向上流動」呢。

呸!

Facebook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2961189701579

Wednesday, November 19, 2014

昨晚,有些人行錯了一步棋


我選擇相信昨夜的衝擊者。

他們祗是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衡量形勢,沒有足夠的魅力去感召群眾罷了。不要罵他們是鬼,我們沒有理由和根據作出如此嚴重的指控。況且,我們溫和路線的抗爭者在他們的眼中,很可能也是鬼吧。

五十多天以來,我們憑著愛與和平,我們甚至能夠做到,邀請藍絲帶的怒漢坐下來,平心靜氣的討論政見;難道我們就做不到跟這些同路的人們,互相扶持,並肩作戰?這未免太小覷香港人了。

昨晚,有些人行錯了一步棋,就是這麼簡單。

錯又如何?錯就錯了,我們還沒有輸,而且這盤棋本來就是個奇局,很難下。我們大可以收拾心情,重整旗鼓。我堅信,經歷昨晚的紛擾,雨傘運動的方向反而會更為清晰,抗爭者堅守和平的意志會更加有力。

反正,從來社會運動就是不斷地嘗試與失敗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孫中山先生也不是一開始就成功發動武昌起義的,不是嗎?

有甚麼好氣餒的!

Facebook 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2937480616579

Saturday, November 15, 2014

我們是被拒絕對話的一方

我們的父母官說,對話的空間已經不存在;
我們的大學校長,單是看見黃雨傘就判定同學們不懂 “自重”;
我們的中央政府更二話不說,就把幾個手無寸鐵的學生 “回鄉” 的資格都給剝奪了。
我們一直都是被拒絕對話的一方。
所以,請不要再追問我們:你們到底要佔領甚麼時候?
真的,我們其實想走很久了。

《我們是被拒絕對話的一方》

.

我們的父母官說,對話的空間已經不存在;
我們的大學校長,單是看見黃雨傘就判定同學們不懂 “自重”;
我們的中央政府更二話不說,就把幾個手無寸鐵的學生 “回鄉” 的資格都給剝奪了。

我們一直都是被拒絕對話的一方。
所以,請不要再追問我們:你們到底要佔領甚麼時候?

真的,我們其實想走很久了。

Sunday, October 19, 2014

請不要再污衊他們

佔領運動開始至今,事情的發展一直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其中最出乎意料的,可算是一眾佔領者的克制,忍耐,與和平。

沒錯,近日佔領地區出現了辱罵警察,推撞鐵馬的示威者。我也不盡認同這些做法。但我以第一人身的身份,很負責任的告訴你,九成九的佔領者依然很和平,很理性。相比起好些高度文明的國度如英國和南韓,他們的抗爭運動裡面每每出現燃燒彈,破壞商鋪,焚燒垃圾筒,推倒車子;香港的佔領運動超過三個星期以來,和平的程度可謂舉世無雙。即使最近所謂 "失控的群眾",相比起這兩天真正失控的警方,拿著警棍向著學生的頭顱,拼了命往死裡打,佔領者的和平克制簡直難以置信。

面對催淚彈,警棍,黑幫,還有一部份發狂的警察,即使頭破血流,他們依然堅定地拿著手中的傘子,溫柔,而強大。

所以求求你,即使你決定置身事外,即使你不認同公民抗命,即使你甚至認為你不需要民主,也請你不要再污衊這著雨傘運動是暴動,不要再污衊這些學生是暴民了。因為普天之下,你再也找不到,比這更不像暴動的抗爭了。何況這些學生正在保護的,正就是像你這樣,希望安居樂業,普普通通的升斗市民呢。



(我再真心誠意呼籲一次,如果到了今時今日,你仍然認為這些孩子是暴民,是在耍脾氣,是在搗亂香港,不論閣下是我的同事,朋友或者親戚,請你直接聯絡我,我願意親自帶你到佔領區看一看,走一走。我有絕對的信心,你也會被這些可愛的香港人感動的。)

Facebook 連結:

Wednesday, October 08, 2014

共產香港

九天過去了,在自己家中的時間甚少。但在金鐘中環灣仔一帶的街頭,卻有濃濃的回家的溫馨感覺。

地上有垃圾了嗎, 即使是大學生,自然就會拿起掃帚,當起清潔工來;佔領區馬路中央有高高的石礐嗎,自然就會有兩個彪形大漢,一左一右,伸出手來,協助路過的佔中參與者跨越障礙;義工同事在烈日當空下,汗流浹背,自然就會有個無名的大嬸,送來一大袋冰凍鴨梨,然後在我們還來不及道謝時,就拋下一句 "辛苦了" 走了。此凡種種,不勝枚舉。

走在夏愨道,我驀然驚覺,這不就是當年馬克思心目中的理想世界?無分彼此,無分階級,不求留名,不計回報,沒有指揮,沒有薪酬。各自因應自己的專長和能力,為社會作出最大的貢獻。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很諷刺地,在這場象徵中共與港人角力的佔中運動裡頭,烏托邦式的共產主義社會居然在香港街頭實現了。

我們香港人,常常有一種隱藏的自卑心態。我們悄悄的羨慕台灣人,日本人,以至歐洲人的禮貌,自律,溫清,以及他們公民社會的質素。但從今日起,我們不用再羨慕別人了。 原來我們也有很成熟,很值得驕傲的公民社會,只是我們自己一直都不知道罷了。

我們還怕甚麼?只要有這樣的公民,有這樣的年輕人,在這爭取民主的漫長戰役中,我們還是會勝利的。我不過是一個醫生,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去分析前面的路該當如何走下去。所以我不知道,我們甚麼時候會贏,也不知道會如何贏。但憑著這些愛與和平,我堅信。我。哋。贏。硬。

抬頭吧,黑暗過會是晨曦。


(如果到了今時今日,你仍然認為這些孩子是暴民,是在耍脾氣,是在搗亂香港,不論閣下是我的同事,朋友或者親戚,請你直接聯絡我,我願意親自帶你到佔領區看一看,走一走。我有絕對的信心,你也會被這些可愛的香港人感動的。)

10 月5 日 寫於海富中心急救站

Thursday, September 18, 2014

篤信民主

「我和歐耀佳醫生認識好多年,也並肩作戰好多年了。」歐醫生聽了,腼腆的笑著。「有你們這些醫護人員和歐醫生在,對我們是很大的鼓舞。謝謝你們大家,謝謝你們。」


「最近的二十個月裡面,我確認了一件事,」牧師繼續慢吞吞的說著:「惟有愛能建設。」
或許這些話,只有從一位牧師的口中說出,才不致於讓人肉麻。「惟有愛能建設。」
他重覆:「憤怒只會造成破壞,惟有愛才能建設未來。」我慚愧。
或許,我們心裡真的太多憤怒了。面對無恥鼠輩如周融之流,小人得志,咄咄逼人。他仍能從容自若,不慍不火。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

會眾都安靜的聽著牧師說話,彷彿我們都是來聽道的信徒,會場只有冷氣機在悄悄低鳴。只是我們當中其實有著不同的宗教信仰,這刻,我們共同的信仰,叫做民主。而這位牧者,名叫朱耀明。

「警察不是我們的敵人,不要憎恨他們。」這位銀髮老人正色道:「我們對抗的,是不公義的政權,絕不是警察。」有人靜靜點頭,有人低頭尋思。

「我今年七十歲了,民主路走了三十年。似乎,還沒有到放棄的時候。」牧師又展現他的招牌璨爛笑容:「我們還要為香港的下一代,再努力一下才行。我還想拼盡最後一分力,最後一口氣,為我們的下一代爭取一個有希望的明天。」說到這裡,這位七旬老人卻又不禁哽咽了。


後來,歐醫生給我們介紹認識。我握著牧師的手說:「保重身體啊,畢竟年紀不小了。」是的,是我又犯職業病了。
「謝謝你阿匡。不過,這一切真的很累人呢,哈哈。」
牧師皺眉笑著說。

Sunday, July 07, 2013

遺愛.十年

(是日病房裡發生的小事一椿,比之朕考試順利此等瑣事,遠為重要,遠為值得紀錄。故有此文。)


這幾天,F2 病房裡住進了一個命途多舛的老人。早些年,他自己患了兩次癌症,都咬著牙撐過來,竟都痊癒了。然後廿來歲的兒子卻突然罹患惡疾,藥石無靈,捱不了幾年就走了。白頭人送黑頭人,自是痛不欲生。自此,終日疑神疑鬼,四肢百骸無一舒泰。不是胸口悶,就是頭腦痛。該做的檢驗都做了,就是查不出個所以然來。連他自己都認為,自己的身體其實是沒有大礙的。只是心結,太難解。

對於這一類病人,聽他好好的說一席話,往往比任何藥物或者治療來得有效。今早沒有手術要做,作為主診醫生,我終於有時間坐下來,聽聽他的前塵往事。



那是十年前的一個早上。當年他那命苦的兒子,還在與病魔搏鬥。因為病情轉差,那天他被送進了屯門醫院的深切治療部。因為沙士開始肆虐,當時病房的探訪限制非常嚴格。憂心忡忡的老人惟有在病房門外,苦苦守候。他倚在走廊窗邊,回想孩子從呱呱墮地,到現在一表人材。現在醫生卻要他這做父親的「做好心理準備」。他看著窗外無色的風景,腦海煞時一片空白。

這時,一個年輕的女醫生路過,看見了他。
「伯伯,你沒事吧?」女醫生大概是憑著經驗,看出他的神情有點不妥。
「哦,沒事。」老人說。淚水卻早已把他出賣。
就這樣,在這後來被稱為地獄的屯門醫院的走廊裡,一老一少,一冷一熱,兩顆心交會了。

女醫生用心聆聽老人的故事,也用自己的故事開解他。原來,她是一位內科醫生,一年前,丈夫不幸因血癌過世了。醫生以過來人的身份,用自己一路走來的辛酸和得著,安慰著徬惶無助的老人。那天,她告訴他,不用怕。他聽著聽著,事情突然好像就真的沒那麼可怕了。

「我真的好感激這位純粹路過的醫生。」老人頓首說道:「她是個好醫生,是個好人。到現在我還記得她的名字呢。她叫謝婉雯。」



聽到這裡,我胸口一熱,望著老人,震憾得半晌說不出話來。沒有機會與她在屯門醫院共事,我是生不逢時。從沒想過,她的遺愛人間,竟可延綿至此,惠及於我。

「那年我兒子死的時候,我都沒哭。」他似乎沒有發現我的錯諤,繼續自說自話:「看電視知道謝醫生走了,我可哭慘了。哈哈。」

「唉。這麼好的女孩子,怎麼主(老人是位基督徒)就要她死了呢。」他見我還是反應不來,便接著說下去:「怎麼不是收我返天家呢,反正我孩子都死了。哈哈。」他老淚縱橫的又打了個哈哈,彷彿謝婉雯離開以後,天底下就沒有人明白他了。

霎時間,我想起了黃家駒,便對老人說:「我不是教徒,不過有時我隱約覺得,這些偉大而早逝的人,其實不是人,他們是天使。他們或許自己都不知道,不過其實他們是肩負了某種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的。或許是為了傳達某種福音,或許是為了拯夠某個靈魂,或許是為了寫幾首啟迪人心的好歌,或許是為了激勵某個垂死的城市。使命完成了,他們就回去原來的地方。我不知道那是個怎樣的地方。不過,有黃家駒和謝婉雯的地方,應該是個美麗的地方吧。伯伯,或許你生了個天使兒子,自己還不知道呢。」

「醫生,你人真好。」老人終於真的笑了。

不,我不夠好。我們都還不夠好。
我們得再加把勁。終有一天,要讓這位純粹路過的謝醫生,在天堂也為我們驕傲地微笑。

We are her legacy. We are Tuen Mun medical.




Facebook 連接: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alfred-wong-yam-hong/%E9%81%BA%E6%84%9B%E5%8D%81%E5%B9%B4/10151752822358554

主場新聞:
http://thehousenews.com/society/%E7%86%B1%E5%BF%83%E9%86%AB%E7%94%9F%E9%81%BA%E6%84%9B%E5%8D%81%E5%B9%B4/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93696790734640&set=a.261539313950389.48031.233990646705256&type=3&permPage=1


港文集:
http://hktext.blogspot.jp/2013/07/love-doctors-enthusiastically-left.html

HASLink:
http://www3.ha.org.hk/ehaslink/issue69/articles.asp?type=staff&id=1

Yahoo news/經濟日報: http://hk.news.yahoo.com/%E8%AC%9D%E5%A9%89%E9%9B%AF%E9%81%BA%E6%84%9B10%E8%BC%89-%E5%A5%B9%E6%98%AF%E5%A4%A9%E4%BD%BF-224542124.html

Monday, April 01, 2013

那個還有張國榮的年代



眉目如畫的張國榮,叼著香烟,對著狂放不羈的黃霑喊 darling。拿著白蘭地的霑叔聽了開懷大笑,笑得好快樂呢。然後你就會明白,為甚麼香港人都懷念八十年代。那個黃金璀璨的八十年代。

因為我們都是失落的一代。吃著八九十年代,殖民地時代的奶水成長的我們,是看著這些傾國傾城的人物長大的。那個美麗的地方有個美麗的名字,香港。那裡還有梅艷芳,還有陳百強,還有羅文,還有黃家駒,還有張國榮。他們用最華麗耀眼的方式告訴我們,敢夢想的人是可愛的,勇於努力實踐夢想的人終於是能夠成功的。那是一個還有夢的香港,那個香港還有 star。

可惜後來,等我們這一代人都學曉這些,慢慢長大了,那個有夢的時代早就悄然遠去。一點痕迹都沒有留下,彷彿它從來沒有來過。彷彿,那個叫香港的美麗城市,壓根兒是個夢,從沒有存在過。



Monday, January 03, 2011

2011 新年願望之二

5.
希望朋友 J 的女兒安息。

6.
然後希望朋友 J 和他的妻子可以得著平安。

7.
希望華叔安息。

8.
然後希望乘機抽華叔水的人收皮。

9.
希望 Jason 早日康復, 生辰快樂。

10.
然後希望繼續抽 Jason 水的人收皮。
(Jason 對不起, 辛苦你了。你才剛剛回復說話的能力, 他們就一次又一次的從深切治療部中, 把你硬推出來, 面對鎂光燈和傳媒。我們的官員跟我們的醫療體制一樣低能而無恥。對不起了。)

2011 新年願望之一

1.
希望盡快有得做 CCU/正式上臺做 coro/有番個正正經經嘅 CCU grand round (註: 唔好問我點解 train 左半年 cardiac, 呢三樣嘢要係新年願望, 而唔係已經做到唔想做。千祈唔好問, 千祈唔好。)

2.
希望即使以上全部落空, 仍然未有失去對心臟科的熱誠
做一個有火的 Cardiologist
(聲效: 洪洪洪洪洪~)

3.
以自強不息, 生吞各份實務指引 (Practise guidelines) 以及地標性研究 (Landmark studies)。
務求年中考試順利過關。
阿門。

4.
的起心肝執枱
(註: 已經差不多一整年沒有看見過我家書房的枱面了。好想她啊。)
然後祈求在完成第三項願望之後書枱不會打回原形

Monday, October 11, 2010

10+10+10 = 囍




感恩一班兄弟勞苦功高,出心出力出錢出車出汗出到出熱痱 (17號仲有排你地受呀)
感恩一班姊妹幫我照顧老婆,仲唔記得收開門利是添
感恩天公做美,落兩滴雨就收手
感恩鍾屋村鄉親父老們的捧場,三十二圍盆菜座無虛席
感恩一眾阿姨舅父/堂兄姐/大伯娘的厚禮,我出年有可能交得到稅了
感恩外父外母大人連日做苦力,將殺校已久的僑所小學 (老婆母校) 清潔番新




感恩媽咪老豆細佬的貼心,體諒,完場番到屋企仲有神秘驚喜
還要感恩,老婆妳肯嫁俾我

我愛你。




大家 17 號記得早D到喇!

Saturday, March 21, 2009

Renaissance of Mika

昨天在唱片店無意瞥見一隻包裝得色彩斑爛的 CD, 是源自六十年代 Austin Powers 式的潑辣繽紛。細看之下, 原來是久仰的 Mika 大碟 Life in Cartoon Motion 啊。一直以來只是在收音機裡面聽見一鱗半爪, 卻已經驚為天人。

心頭之好, 千金難買。何況經過了這些年, 這隻大碟現在只賣港幣九十九元正。二話不說, 付款去也。
晚上, 回到家中急不及待把 CD 放入電腦。一聽, 嘩。



色彩斑爛的原來不只封套
裡面的音樂更是嗆喉

2007 年發行, 名為 Life in Cartoon Motion 的大碟, 是 Mika 至今唯一的專輯
相信足以令他名留青史了
不過獲得世人認同顯然不是 Mika 的目標
反之然
忠於自己 特立獨行 率性而為
泡製強烈個人風格的音樂和舞臺表演
放射灼熱的懾人魅力
才是滿足這位天才的唯一方法



Mika 音樂的能量來自它的熱情, 還有畫面
如果說 James Blunt 展示給聽眾的是一個淺灰和湛藍交錯的世界
那麼 Mika 為我們打開的就是一扇七彩的門, 通往一個粉紅色的國度
那裡的人都笑瞇瞇, 都是胖胖圓圓的, 動作卻又輕快跳脫的像卡通片
那裡的人都跳舞 (跳舞的也包括同性戀者)
那裡不是天堂, 當然也有死亡, 也會悲傷, 甚至有戰爭
然後他們會高舉著手, 豎起拇指食指和尾指然後告訴你說 Make love, no war

神奇吧?
這個在法國長大倫敦學習的黎巴嫩美國白人混血兒
和我們一輩同樣吃著八十年代的奶水長大
竟然可以寫出如此精彩, 屬於六十年代的節奏



未來至少兩個星期的日子裡
假若你看見我戴著耳筒
周街韌身韌勢面露詭異微笑
請不要見怪

胡老師說過, 欣賞音樂不宜就自己當時的心情選擇, 而以隨意挑選, 放開心扉, 讓音樂帶領者為佳。抱著這個態度來聽 Mika 最為適合不過。
這傢伙有本事令你沒來由的樂上大半天。有種試試。

Friday, June 16, 2006

感激




從小到大都不懂得向人說句謝謝﹐無論如何感激﹐都只會拙劣不已的拱手傻笑。
但到了今年夏天﹐這個牛一﹐向為這二十多年的求學生涯打下完美句號的你們﹐又怎能再吝嗇了。

回想四年前﹐暴雨過後﹐重回校園。面對一百六十張陌生的面孔﹐初來步到﹐舉目無親。直到這兩天﹐收到的祝福之多﹐又豈是當年可以想像。正因為自問絕非世故的交際能手﹐所以尤其感激。

然後昨晚一夜天南地北﹐佳餚美酒﹐嘻哈絕倒﹐盡興而回。
前一晚凌晨時份﹐海狗還在說甚麼擔心家裡沒有甚麼娛樂﹐怕會把我們都給悶壞了。結果﹐我們都成功證明了。和徐志摩不同﹐我們每一片雲采都帶走﹐把康橋的快樂瘋狂全都帶回來了﹐一片都沒有少。就算這裡沒有乒乓﹐沒有芥花﹐沒有遼闊的天空﹐沒有大片的鬱金香﹐沒有夢幻一般的風車和彩虹﹐就在一杯濃香的英國紅茶裡﹐我們都可以找得到歐洲夏天的氣味。
(我們甚至把那些撲克和大富翁都給忘了。)

當時忽發奇想﹐就算生日的不是我﹐看著你們都笑得燦爛﹐我信我會一樣快樂。

因為我們五個香港幫﹐真箇是他媽的過癮。

謝謝你們。




今天陽光燦爛﹐是回來香港之後的第一趟。
到沙宣道途中的路上﹐看著地上片片金色的陽光 —— 然後發現﹐我真的已經回來了。



Marry Poppins

終於成功將 plug-in program 裝好
第一首 plug 的曲目﹐不作他想﹐當然就是 Rooftop Duet 版的 Chim Chim Cher-Ee 了。
歌曲來自 Mary Poppins﹐是我在倫頓看的第四齣音樂劇。那是一齣夢一般的音樂劇﹐或者應該說﹐那是一個音樂劇般的夢




Chim Chim Cher-Ee 是兩位主角在倫敦一座大屋天臺上的二重唱。歌詞內容描寫倫敦迷人的夜色中﹐兩個天使般的主角似有若無的打情罵俏﹐既是鴛鴦也是仙。後來﹐他們談到 Banks 一家的兩個孩子。女的堅持離開﹐不再做他們的媬母了﹐留下男的一個人﹐在天臺唱著孤獨的籬歌。然後﹐臨別依依﹐音樂一轉﹐Marry Poppins 就乘著晚風﹐飛走了。

已經有好多個年頭﹐沒有為一個童話如此著迷
只怪﹐Marry Poppins 是如此美麗動人的一個天使




_____樓梯街的光影痕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